相信各位都有把脈的經驗,從以前我就不喜歡去西醫,也因為我個人體質關係容易過敏,所以都以中醫為主,有一陣子我常被說「身體濕氣重」、「體內濕氣重」,但老實說我真的不懂身體濕氣重跟體內濕氣重到底是什麼意思?直到我的皮膚跟排便出狀況後,我才了解到身體濕氣重跟體內濕氣重的問題,但先了解到自己身體濕氣重以外,還有很多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,這次就來分享功身體濕氣重的問題,另外也推薦大家,身體濕氣重可以喝什麼茶?
身體濕氣重分內濕、外濕、濕熱、濕寒
起初我以為身體濕氣重就能說明一切,但後來我做了很多功課,每次回診就詢問,我整理出身體濕氣重常聽到的分類,如內濕、外濕、濕熱和濕寒,光是這四個分類就讓人霧剎剎,我直接用表格解釋讓大家了解:
特徵 |
內濕 |
外濕 |
熱濕 |
寒濕 |
定義 |
體內濕氣過重或濕邪滯留在體內。 |
從外部環境進入體內的濕氣。 |
濕氣與熱邪相結合。 |
濕氣與寒邪相結合。 |
主要症狀 |
口苦、口臭、食慾不振,肚子氣多等。 |
皮膚濕紅、皮膚潮濕、頭髮油膩等。 |
口苦、肚子悶、大便稀黏等。 |
關節不舒服、肌肉酸感、肚子悶等。 |
起因 |
飲食不節制、生活節奏混亂。 |
天氣潮濕、潮濕環境。 |
飲食不節制、氣候潮濕等。 |
長期處於潮濕寒冷環境、飲食寒涼過度。 |
情緒狀況 |
容易焦慮、易怒、情緒不穩定。 |
倦怠、煩躁、情緒低落。 |
焦躁、易怒、情緒波動。 |
情緒低落、易怒等。 |
身體濕氣重-熱濕體質怎麼辦?
我自己的身體濕氣重問題,主要是熱濕體質,所以我這次想分享我自己是怎麼透過去濕茶來排解我的熱濕。所謂的濕邪,就是指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六種邪氣,熱濕就是熱邪和濕氣結合的問題。
其實臺灣人大多數都有熱濕的問題,因為臺灣是海島型氣候,又是亞熱帶國家,即便到冬天也很少會有乾冷的時候,甚至在冬天也會有濕熱的時候,所以光是環境就造成我們身體濕氣的產生。
我的熱邪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到我的生活,光是便便拉稀或是過黏就是一個問題,即使我每天的纖維質、蔬果等都吃的很足夠,水也是喝的很足,還是無法改善這個問題,只有拿處方才能排解,但老實說要固定去拿處方不僅花時間,處方有時候還要熬煮,味道喝起來也苦澀難喝。
我上網看一些文獻資料和youtube發現,其實我們市面上買的去濕茶的成分,很多都跟處方有相似之處,只要喝對成分,一樣能有處方的感受,只是一般市面上賣的去濕茶畢竟是一般飲品,還是需要一點時間堆疊才能讓成分吸收。
熱濕體質怎麼調理?配方原則記起來!
去濕茶成分很重要,常見的成分像紫蘇、荷葉、玉米須、決明子、生地、茯苓、綿菌陳等,有的去濕茶成分很特別,會添加藤黃果跟非洲芒果,或是有花草茶的感覺,無論添加什麼,成分是最重要的,所謂的食補就是這樣。
成分雖然很重要,但還有一個是幾乎每個人都會忽略的,就是“配方原則”,如果你去中醫拿處方,基本上就是直接開給你,不會跟你說這個處方是依據什麼原則調配的,但事實上每一個處方都是依循各自的原則開立,處方開立去濕茶也一樣,所以在市面上喝到的去濕茶,也必須符合配方原則才是真正喝去濕茶,否則就只是喝一般的沖泡飲而已…
專家跟我說,成分要符合「強、利、快、溫」原則才能達到4步減濕!至於要怎麼看才對,我在這例舉一款我常喝的去濕茶:
1、強,就是流通的意思,是身體濕氣重的運作發動機,可以幫助減少水氣生成,代表成分為:藤黃果、非洲芒果
2、利,就是排解的意思,有抗濕的作用,可以將水分排解出來,代表成分為:紫蘇、薑黃、決明子
3、快,就是吹散的意思,可以加快身體的氣息流動,讓水氣不會堆積,代表成分為:阿薩姆紅茶、綠茶
4、溫,就是乾燥的意思,可以讓身體本元帶走淤滯的水氣,讓身體呈現平衡狀態,代表成分為:荷葉
去濕茶心得
喝到有符合「強、利、快、溫」配方原則的去濕茶後,最明顯的就是從皮膚開始有所不同,之前皮膚很容易紅、癢,現在就好很多,已經淡化很多,手也不會浮浮像泡水過一樣,還有另一個就是那些濕黏的便便已經可以結塊排出,不用每次都要用超多衛生紙才擦得乾淨…
我個人推薦去濕茶不一定要喝原材料切碎的沖泡包,因為有的材料是需要長時間熬煮才能把成分精華萃取出來,我喝的去濕茶是已經萃取過的,所以直接泡直接喝就好。
另外去濕茶的原則一定要記住「強、利、快、溫」4個去濕步驟,缺一不可,如果少一個步驟就容易讓身體濕氣重無法排解…否則你喝的去濕茶就只是一般的飲料,那不如不要花這個錢,直接喝白開水不是更好嗎?
【永信網路藥局】購買連結➡️https://yspharmacy.cyberbiz.co/【去濕茶】非洲芒果加強版
評價:價格上我覺得合理而且有免運費超級划算
【Momo購物網】購買連結➡️https://www.momoshop.com.tw/【去濕茶】非洲芒果加強版
評價:價格太天價,也許是抽成的問題吧..所以我完全沒有考慮在這裡買